托福听力conversation特点与考点剖析 听懂弦外之音很关键

小站整理2018-06-05 19:41:14

5394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摘要:一篇对话的时间比讲座少了约3分钟,但题量却只减少了一道,内容比学术讲座更随意且结构不固定,没有特别明显的出题规律,对话的考点则在于我们要能听懂弦外之音,说的形象些,conversation就是在考情商。

托福听力考试中有两种文章类型,对话和讲座。和对话相比,讲座的分值和难度都更大。但也有很多同学在听力对话部分遇到困难,出现所有人物对话都能听明白却题目做不对的情况,那么与托福讲座相比,托福对话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托福对话都在考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托福听力对话的特点,它的出题点无明显规律。一篇对话的时间比讲座少了约3分钟,但题量却只减少了一道,并且由于是学生和教授或工作人员之间的交谈,内容比学术讲座更随意且结构不固定,没有特别明显的出题规律,所以对话的出题点可谓是“又多又密且无规律”。也有的同学感觉对话的语速比讲座要快一些,很多细节一瞬间就过去了,听都来不及,更别说记笔记了。

而托福听力对话的考点则在于我们要能听懂弦外之音,说的形象些,conversation就是在考情商。

举个例子,学生想用学校的地种菜,但是学校有关部门不批准,于是他就去找他的教授,想让教授出面帮他去跟学校沟通。然后他俩就开始聊:

学生:“我做实验需要这些菜,而且XXX就在学校种过菜,所以我的申请很合理,学校应该同意。”

教授回答:“你这个想法很好,但不凑巧的是,学校能用的土地以及学校这个环境不适合种你这个菜(然后开始举各种高大上的学术例子);你看,我们也想配合你种菜,但的确没有合适的土地可以让你去用。”

那到这里,你就得明白教授的言外之意了:他觉得种菜这件事不可行,或者说是他正在委婉的拒绝这个学生提出的要求。这就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想做对对话中的题目,更需要我们有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解能力。

听力材料都能听懂题目却做不对是困扰部分同学的一大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2种:

1)明白的只是大意,考察的却是细节

这类情况的解决策略就是专注于听力本身,笔记速记可以先不考虑,重点关注全身心投入的去听能听出来多少重要内容。在听、做题、再盲听2遍、对下答案之后就要去做精听了。

2)不懂考点在哪,做题没有方法

既然我们上文中也说了“对话就是考的理解能力,考的是弦外音”,那今后练习时就要格外留意说话者的态度,尤其是文末,爱考重听题。并且我们在做完题后还要去做文本分析,画出每道题在文中的定位点,问自己当时在第一次听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它可能是考点。只有认真研读每一道题把握好出题规律,我们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下载托福备考资料,冲刺高分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解答?

相关资料

免费公开课

查看更多公开课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