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没能控制好作弊风险的成本与代价

小站整理2014-12-29 13:02:48

5053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摘要:这个话题我们也说了很多,也做了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个专题。再来说说CB不断对SAT成绩delay的情况,其实CB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或多或少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虽然作弊行为可能无法彻底根除,但连续三个月的…

跨区做题:在监考员不注意的情况下预览或解决其他部分的题目。

携带小抄:这个现象比较少见,因为在SAT考试里唯一可能有意义打小抄的就是数学公式。

我们可以看出,由于SAT考试的跨国规模,考场之多,时区跨越之大,让CB将所有考场管理水准都上升到高考级别,或者让ETS给所有考场都配发不同版本的试卷,每年每个地区3-6次考试都不相同,是不可能的。对于CB来讲,不求让所有考生都不作弊,但是要保证让作弊者或者有意图作弊的人付出风险,代价和高额的成本,让这个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就算成功。

CB没能控制好“作弊”的风险,成本与代价

新SAT考试的流程和规则从05年开始运行,至今也算快十年了。在这十年之间,虽然作弊每年一定有不少,但调查群体作弊的案例并不多,大多数都是针对韩国考场。前几年香港亚博考场门口发作文题目的事情也没有调查出个所以然来。毕竟不能每次考试都大张旗鼓地抓作弊的人,一来影响其他考生,二来影响自己考试的信誉。

但是这次CB玩砸了,首要原因是有人匿名举报,得到了全球媒体和考生的关注,直接暴露了这个潜伏多年的黑色交易,另外就是这个“作弊”的门槛已经变的无下限了。知名国际学校学生集体团购泄露的原题。购买答案的渠道变多,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知道了这个“捷径”,又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本身考试就不公平,那么多人买答案,我为啥不能买?” 人数变多,渠道变多,信息变多,受影响的人变多,甚至马上就“正不压邪”了。

这个趋势终究该归咎于CB对“作弊”的门槛失去了把控。前几年,很多购买答案的人都冒着巨大风险,花了大钱,但最终下场却很惨。那个时候,我的一位好友和我说,他的同学花了好几万买了一个“必中原题”,结果到考场上发现根本不是一套题。还有一位同学买了不靠谱的答案,背的滚瓜烂熟,考试也才得了1800分。前几年SAT还有把同一地区的试卷分两套考的策略,不少利用时差得到答案的自以为很机智的同学考完都死光了。网上百度出的卖答案的大部分都是骗钱的,真正有原题的渠道都是在小范围口口相传的。但2014年这个门槛骤然降低,CB策略没有进步,但卖答案的利欲熏心,把电话号码写在各大培训机构的厕所墙上,小贩游移在机构门口分发答案广告,而且大多数都八成靠谱,只要你掏钱,分数就有保证,不担任何风险。如果说匿名举报是这个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那么”作弊风险和代价变得奇低” 导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下载小站SAT APP,刷SAT真题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