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剑桥两博士对比中英教育 向两国教师致敬

小站整理2015-09-14 11:49:59

4779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摘要: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已经播出一个多月了,晚上对于中英教育模式的讨论仍在继续。9月10日,“百名留英博士创业中国行”活动在京启动,时值中国教师节,来自牛津、剑桥的博士们对比中英教育制度,向两国教师致敬。

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已经播出一个多月了,晚上对于中英教育模式的讨论仍在继续。“中国老师严厉中带着慈祥,英国老师松散中透着认真。”这是中英两国教师留给剑桥大学土木环境工程博士郝睿的印象。

9月10日,“百名留英博士创业中国行”活动在京启动,时值中国教师节,来自牛津、剑桥的博士们对比中英教育制度,向两国教师致敬。

在郝睿看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有优势,而英式教育的自由性和发散性是她所欣赏的。“如果小学生没有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根基不牢,日后很难创新。但应该肯定,英式教育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郝睿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公平性上,中国教育逐渐优于英国教育。“英国的精英化教育缺乏公平性。而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门正在逐步增加教育公平性,打破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让所有的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郝睿坦言,中英两国教育制度各有利弊,应相互学习借鉴。

“因为我调皮,高中班主任常常会没收我的东西。直到毕业的那一天,当她把所有东西还给我的时候,我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剑桥大学的电子专业博士龚宇鹏说,这样严厉的教师似乎是中国教育的标志,但他从中获益匪浅。

“中国基础教育很好。学习的过程一定是辛苦的,没有这些辛苦付出作为基础,我们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龚宇鹏用“严谨负责”四个字形容他的英国老师。“当我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非常认真地找我谈话,并告诉我,他非常相信我。”

来自牛津大学工程学系的博士徐茜自称更加适应英式教育。“中国的教育给予我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但英式教育让我可以更加自由地分配时间。”

不仅如此,徐茜认为,英式教育中的团队合作项目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项目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给予彼此启发,相互促进提高。

“英式教育对知识的教学相对专一、具体,重视深度,忽略广度。”同样来自牛津大学的博士钟毓杰认为,英式教育环境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但缺乏宏观观念和渊博知识。

令许多中国学生苦恼不已的题海战术却是钟毓杰所喜欢的。“题海战术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这种思维是牢靠的基础。”他告诉记者,在牛津的本科第一年中,他几乎不用学习数学。“那都是我在中国高中已经学会的。”

钟毓杰表示,中国教师“严师出高徒”,学生们都尊敬老师。英国师生关系更像朋友,师生间更多讨论。“两国教师各有特色,他们都给予我很多帮助,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