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申请人数大跌 香港大学在内地的的高人气到头了?

小站整理2015-06-29 14:41:30

8121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摘要:高额奖学金、优质师资力量、中西合璧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香港高校深受内地学生倾慕的原因。然而,理大及岭大近日公布2015/16学年内地生报读本科课程情况,虽然两校取录内地本科生名额及学费维持不变,但报名人数均较去年大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政治乱流下学生压力大
香港《大公报》评论文章直指,政治侵入校园的情况近年在香港日趋严重。“百年老校”港大的法律学院一直备受推崇,但近年被指“重政治、轻学术”。学院副教授戴耀廷是“占中”主要的发起人之一,而前院长陈文敏也被指在任内包庇戴耀廷。在陈文敏12年领导下,港大法律学院偏重政治活动,不务学术正业,导致在“研究评审工作(RAE)2014”中的成绩被成立仅10年的中大法律学院远远抛离。
香港高校部分学者热衷政治,学生也愈来愈激进。学联前秘书长周永康、副秘书长岑敖晖及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等人成了“占中”急先锋,鼓动多所大学的学生罢课参与“占领”。港大学生会刊物《学苑》更三番四次鼓吹“港独”。
“占中”期间,一些香港学生身不由己地陷入了政治乱流。部分学生并不认同“占中”理念,却备受人际压力。一名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早前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说,他因为反对“占中”,就被同学叫作“大中华胶”、“左胶”,后来他不敢再说这些话题,却依旧被疏远。香港本地生的遭遇尚且如此,内地学生也会心存疑虑。
政治之所以会如此深入校园,除了学生们青春热血,更深层的原因是港英政府离去时早就埋下的一记“后招”。港英当局早年定下规矩,所有大学的学生会必须加入学联。各大学具法律效力的学生会会章,都注明学联是唯一认可和必须参加的专上学生联合组织。现在的香港学联依然跟外国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占中”时便成了反对派手中的一根指挥棒。
内地生毕业留港意愿也下降
每年高考结束,常有北大、清华与港校争夺“状元”的新闻。不过最新数据显示,内地省级状元赴港人数近年逐年下降。
2013年辽宁省高考状元刘丁宁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因不适应而返回内地读书,重考入读北京大学。之后,越来越多的内地状元们对港校有了更理性的态度,能否适应英语教学,能否学会粤语,社会氛围、物价水平如何,都是他们得预先想好的问题。
近年内地生毕业后留港发展的意愿也不如以前。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愿意毕业后留港的内地生人数少于一半。为什么?有留港发展的内地毕业生认为,这与现在香港就业环境逊于内地等因素有关。
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内地生留港/回港就业获批数字为915宗,不到去年全年9714宗的一成。

有分析认为,香港留不住内地生的原因除了职位有限,另一重要因素是薪酬水平问题。如今内地就业、创业蓬勃,香港吸引力相对没那么高。香港生活成本较高,加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以及家庭感情的需要等因素,让不少内地生考虑回内地发展。

——本文部分文字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小站独家整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