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环游世界之后呢?

小站整理2015-05-20 15:50:40

2805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摘要:环球旅行,是很多人毕生的梦想,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实现了,有些人依然在为梦想努力奋斗着。那么,实现了梦想的人,他们环游世界后,现在在做什么呢?下面,小站君跟大家分享一篇知乎上的回答,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点启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梦想。但是你是不是很好奇,行走之后,他们在做什么?TA们说,有人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有人得了抑郁症。旅行,是济世良药,还是一粒阿司匹林?


知乎提问

我所指的并不是那些一开始就有充裕资金去环游世界的人,而是相比算是穷游的人。花了大部分积蓄(甚至是全部积蓄)去实现自己的环游梦,那么梦想完成之后呢?是否生活比以前更好了(并不单纯指经济上的)?


TA说环游后才知道,你可以变成多好的人

我想我是比较符合题主的条件的:

1.我很穷,当时只是学生。

2.我的家庭在国内是远低于中产的,所以我从大学毕业以后,就没有问父母要过任何钱。我到现在还会往家里汇款。 (传说中的凤凰男~ 哈哈)

3.那次旅行花了我全部的个人积蓄。

我的第一次环球旅程,是24岁的时候。

在北美拿奖学金念书,连做了好几个实习,几年下来,辛辛苦苦攒了2万美金,申请来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实习。联合国实习是不给工资的,这我知道;日内瓦是全球最贵的地方,这我也知道;可是这是从小的一个梦,为了梦想,花2万美金又算什么?

于是就屁颠屁颠的来了。把2万美金都花在了吃喝玩乐游历欧洲上,几乎每个周末都飞往各个城市;光巴黎就去了两次,还有柏林,罗马,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科隆……

然后又买了机票回国欢度春节,之后再飞回北美。在旅途的某个时刻,忽然间想到,北美-欧洲-亚洲-北美,这居然是我的人生的第一次环游世界。

小时候许下的梦,又一个完成了。

旅行之后,回到北美开始工作,在一个很好的城市,做着朝九晚五的政府工作,顺利跻身北美中产。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按时上班,下班后去健身,约会,聚餐。周末去滑雪,徒步,或者宅在家里看一天电视。可是无数次的想起旅途中见过的人,他们用力的活着,用力的改变世界。也无数次的想起从米兰回日内瓦的时候,见到阿尔卑斯山上的初雪和静谧的小城……

Facebook上的旅行中认识的朋友,他们在非洲为难民的人权奋斗,在南美为热带疾病的防治而努力,在斐济开心的吃水果潜水。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头65岁了,他在这个办公室呆了一辈子。我很怕自己在65岁还在这里。我心中暗暗发誓,我不要终老在温哥华。我想念那个更广阔的世界。

现在呢?我又回到了联合国,一个月的薪水比爸妈加起来一年还多的多,要攒2万美金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更重要的是,每天起来都很开心的去上班,现在的项目是人类发展新千年计划的一部分,为了每一个母亲和每一个小孩,老板说,我们将拯救很多生命。。

没有那次旅行,我想我会安于温哥华,我会变成茫茫众生中毫不起眼的那个人,和所有留学生一样,为了身份焦虑,为了找工作挤破头。

知乎说,发现更大的世界。可是只有到处看看,遇见足够多的精彩,才能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大,你可以变成多好的人。

钱总是能赚回来的,而更优秀的你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当年的2万美金对我来说是全部,现在虽然也不能太轻松,但至少衣食无忧,不害怕风险。

一起努力吧,少年!有时候很羡慕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幸运。

TA说

我最近一直在失眠

今年21岁,内地普通中产家庭教育出的女孩儿,到过US UK UAE各圈主要国家 以及大东亚圈主要国家和地区,尝试过北美跳伞,滑翔机驾驶;南美潜水,游轮,蹦极;北欧滑雪,看极光;自驾游沙漠,骑骆驼;港澳台日韩新加坡血拼等等。走遍了小半个世界,结实过来自大半个世界的人。在美国交流和实习过,现在在英国读Master,课余练习击剑和马术。

以上是背景。强调一下非富二代官二代,非一线城市,中产家庭。

看到问题时我正在失眠,现在是伦敦时间早上六点半,一夜未眠感觉只因最近压力太大。

我想说,周游过世界,见识过太多闪闪发光的人,会让人明白人生的无限种组合和可能,有太多迷人的做事方式想要学习,有太多奇妙的思想想去揣摩,有太多高尚的情怀可以用来一遍遍刷新三观。

游历的意义表层是游玩,深层是经历和体验。让人由最初的激动不安到平静淡然。接触越多,越有动力提高自己。越和闪闪发亮的人接触,越想自己成为一个发光的人。

对了,都在干嘛。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最近是一直有在失眠。。。见过的好东西太多,有欲望,想学习,想长期永久持有,想靠自己来维持和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可供学习的对象太多,好累,压力好大。



TA说

世界不过这般,不如吃楼下的煎饼果子

走过三大洲100多座城市,包括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和国内大部分省份。离环游世界还差得远,但算是这一生不断追逐的梦想。

现在过着平淡的生活,像来到这个大都市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挤公交、挤地铁、在电脑前处理做不完的工作,周而复始。

有的人说,走的地方越多,心越是不能安定。但对我来说,却完全相反——看过那么多风景,经历那么多事,认识那么多人,反而让自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生命大多数时是平淡无奇”的本质。

在安静的夜晚,偶尔还能记得在日内瓦湖畔卢梭塑像前久久驻足;在慕尼黑的小酒馆遇到的拜仁球迷;在泰晤士南岸的晚风中听街头艺人唱Tears in Heaven;在爱尔兰牵着马去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南加州阳光明媚的海滩散步;在温哥华的海岸线骑车;在西雅图膜拜nirvana;在迪拜夜晚的沙漠里躺着看满天繁星;在曼谷误打误撞进入一个小寺庙和本地人一起诵经;在寒冬腊月踏着绍兴的青石板路;在拉萨朝圣......

对于这些经历,只有心存感恩。自己并非是富二代官二代,却能幸运地在25岁前得以看看这个巨大的世界。

现在工作赚钱的目的也便是为了支撑这颗文艺装逼的玻璃心吧哈哈。

世界不过这般,不如吃楼下的煎饼果子

这个世界哪里环游得完。

这个世界一直在等待去懂它探索它爱它的勇者,而不是只此一游就沾沾自喜的游客。

他等待的是三毛,不是猫力。

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大,比你想象的要小。

这个世界你要去的不仅是那些地点,更是人们的心。是去结交友人、住在当地居民家里、是一住至少一年半载,不是在镜头前比划着cheese、回宾馆筛选满意的照片。

把环游世界作为人生目标的孩子,是不懂该如何去热爱人生吧。最后也许他们去了,他们俩手一摊,哎,原来世界不过是这般嘛。还不如吃楼下的煎饼果子。


TA说

我被确诊了抑郁症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我走遍了中国和美国。上大学和工作后自己又去了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以及部分南美国家。在有些国家还短暂居住了几个月。所以,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很大的世界。与此同时,我跑过马拉松,骑车去了西藏,跳伞,冲浪,潜水,做了很多我的朋友们看似很羡慕的事情。

后来呢?

后来我被确诊了抑郁症。

我的落差来自于我一直都不满意自己是谁。

我以为我骑车去了西藏,我就能学会克服任何困难,能够乐观对待生活。可接下来的那个学期,我时常故意旷课,躲在宿舍里边看电影边听着外面下雨。我以为我跑了马拉松,我就能够在任何事情上坚持,但我仍旧经常会懊恼自己如此软弱,对待工作不认真,时常逃避。

我时常和朋友谈论起在首尔和一个不通语言的男孩聊了整晚,谈论一个人去露营,讲独自一人看伦敦的雨,或者和朋友在越南跳悬崖的故事。朋友们认为这些故事都很酷,它们的确很酷,我时常想起来时都充满笑容。但是我后来才发现,这些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路上两周对应的是普通的一两年。在这一两年的普通日子里,我每天挤公交上下班,疲惫地晚饭都懒的做,担心工作,担心未来。

走了那么多地方后,我深刻意识到柴米油盐才是生活的主调。而对于我来说,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还包括了自己的软弱,胆小,脾气不好,小心眼,充满愤怒。也就是说,那个我不喜欢的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她仍然是我。于是,我的心情落入了底谷。我以前想靠着这些经历成为那个我想成为的人,但我发现我并没有。

虽然只是轻微,后面吃了几个月的药便好了。但是生病的那段日子,我哪里也不想去,不愿出门,不愿见朋友,不愿工作和运动,只想按停时间,逃避现在。家人叫我出去旅行,叫我读书,运动。要是这些都有用,我还会生病么?当然,这并不是我生病的主要原因。但使得整个病情加重了因为我以为靠着这些我会变成那个不一样的我,但我发现并不是这样时,我有了很大的落差。

这不是一个炫耀贴。我父母对我充满了爱和支持,但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病。他们关心我。在我刚生病的时候拿回来的药上写着“适用病情:精神病”。我把这个指出来给他们看,第二天我吃药的时候发现他们用黑色马克笔把这句话涂黑了。

但他们有时候着急,也会指责我,指责我不坚强,只想着逃避。所以我在这里也想提醒大家一下那句老话,大家千万不要指责抑郁症患者不坚强。你们指责他们软弱就像指责哮喘病人说周围明明都是空气,你为什么还喘不上气。我只想用我的经历呼应前面的答者:就算环游过世界,烦恼也不会随着消失。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都在,一样都不会少。

高兴的是,我已经好起来了,并且可以正确认识到那些旅行过的地方带给我的影响。

首先,它们让我更自信。我的自信来自于我的独立。只有当你的自信来自于你的经历和知识时,你才不害怕,因为没有人能从你这里剥夺这一切。

第二,它让我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分享。每当遇到一个新朋友时,我总是会分享我旅途中遇到的故事。我也是靠着这种方式接近了我当时已经偷偷喜欢了一年的男孩子。

第三,世界各地都有朋友。当每年圣诞节你都可以收到来自巴黎,肯尼亚,日本,加拿大等等地方的明信片时,真的会超级高兴的。

第四,我深刻意识到旅行在没有读够书前达到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至少对于我,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去懂得那个城市和与当地人交流。

所以最后我仍然非常高兴和感恩,能够在这么年轻就看到了这么大的世界。但我也印证了前几年一篇流行日志里的那句话:旅行不是济世良药,它只是一片阿斯匹林。但我现在觉得,把它作为阿斯匹林的看法也不好。不要去指望旅行可以怎么怎么样,不要期待它可以让你一下子改变。就把旅行当作冰淇淋上的那颗樱桃,没有也没关系,有的话就尽情惊喜以及珍惜它吧。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