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创业一样,总有人在追梦想,也总有人不断努力着。而在留学方面,更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留学梦想,放弃工作,离开朋友选择出国留学。既然有选择,就需要努力,他们这种勇敢而又冲动的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借鉴,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大龄”留学生:在舍与得之间求平衡
穆宏远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围城》中的比喻,现在来看,依然精准恰当。作为规模日益扩大的“留学大军”中的“小众一族”,工作了几年以后重回象牙塔的“大龄”留学生各自经历着自己的“痧痘”生涯。
据官方真题Official小站资料显示:在其2013年全年申请成功留学的客户中,25岁以上的占总体的4.1%,相比于2012年增长了28%,呈连年上升趋势。
“理工男”变身“金融男”
就在接受笔者采访前1个小时,今年2月刚刚在英国杜伦大学取得金融学硕士学位的霍然(化名)与交通银行总行签订了工作合同。至此,“理工男”转型为“金融男”。
霍然2010年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做过与专业对口的电子工程师,做过售后服务,也从事过与专业“没半毛钱关系”的金融行业,在国内某金融服务机构负责市场工作。
“有工作经验的人考虑问题会更现实、更理智一些。”两年时间里在职场中的各种尝试帮助霍然形成了清晰的“方向感”,并找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点”——辞职留学。“选择金融学专业,兴趣和前景各占一半。金融行业的高收入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是我换专业的动力。”
“硕士生的毕业压力很大,专业上的隔阂总会让人感觉有劲儿使不上。在国内惯用的‘考前突击’的学习方法根本不适用。”“零基础”开始金融学课程学习的霍然经历着转型期的痛苦,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理科背景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的导师很看重学生的数理能力。扬长避短,我可以发挥自己在建立和理解数学模型方面的优势。”
“我的招牌菜干煸四季豆总是餐桌上被消灭得最快的一道。”借圣诞节假期学校食堂休息的机会,霍然不忘为同学们“露一手”。在霍然看来,他的生活经验和工作阅历,让他“面对困难时更笃定,在学习过程中更从容”。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他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之前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有关债券的知识,因为实际操作过债券评级,所以对于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有更好的理解。”
在他的同学里,不乏像他一样有工作经验的人。“班上有尼日利亚的政府官员,有宝洁公司的项目经理,当然还有英国当地金融机构辞职的员工。他们的学习目的像他们的口音一样,各不相同。”霍然告诉笔者,“我越来越觉得这些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之间的思维撞击很有意思,就像三视图,要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也是我留学生活的一大收获。”
霍然用“艰辛而值得”为自己在英国为期一年的研究生生活做注解。如愿转型之后,他的生活继续。
“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纪录”
“我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纪录。”目前正在家中潜心学习的王潇(化名)忙得“没有时间与朋友联系”。他计划今年10月重返海外,完成学业。
2011年,王潇经营了5年的体育用品网店陷入困境。为了生活,他无奈放弃了创业,带着多年攒下的为数不多的积蓄,只身远赴大洋彼岸求学,在美国的一所社区大学落脚。
对于王潇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语言学习。“因为学生时代没有努力,我的词汇和语法都很差,无法表达出一句完整的话。重新回到课堂上感觉很吃力。”进校以后,王潇被分到英语“低起点”班,班上同学也以比他年轻很多的留学生和新移民为主,这让他更难接触到当地学生的圈子。“我和同学之间存在代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课堂上,全英文授课令王潇很不适应。此外,休息时间他还要到餐馆打工补贴留学费用。精神压力和身体疲劳使他的学习效率极低,形成“恶性循环”。虽然班上一些学生因为无法适应独自生活而陆续回国,但凭借着多年创业经历练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娇惯,不矫情,耐得住寂寞”的王潇不愿放弃。
“我的运气还不错。”一次偶然帮一对当地老夫妇提东西的机会,让王潇的留学生活出现转机。“最大的帮助就是在语言上。一有空两位老人就会邀请我去家里吃饭聊天。他们在我听不懂时,就会用肢体语言。如果还不懂,我就会把随身携带的电子词典给他们,他们输入,我翻译成中文。就这样,我的英文听说进步很快。”
“我年龄比较大,时间耽误不起。”为了以后的发展,困于英语书面表达的王潇选择在2013年底休学回国,系统地学习英语语法,等待时机再继续海外学习。“我需要看中文的语法教材,在美国很难买到,从国内邮购又太贵。既然已经决定恶补英语,留在美国显然费用太高。回国以后,和父母一起住,成本低一些,可以更安心地读书学习。”王潇说。
或许对年轻的留学生来说,大龄者更适合安稳一点的工作,而并非要选择出国留学。但是放任心中有梦不去追岂不更加惋惜?
每日提分任务
专业提分资料
全程督学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