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衣食住行 留学注意事项总结

小站整理2014-08-13 13:51:18

4995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两国正在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许多中国人爱上了美式快餐,习惯用英语说再见;而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学会了使用筷子,在公园里练起了太极。然而,中国和美国之间毕竟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两国人民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异。那么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现在就和小站教育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入乡随俗”,说的是,人们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应该融入当地的风俗文化,这既是对当地人的尊重,也是为自己更快地适应生活打下基础。在美国留学,就有这样几件不得不知的事儿,需要您入乡随俗。


联系工具

很快,你就会认识帮助你的新朋友。如果他们是中国人,那么你可以继续使用以前的联系工具(QQ,微博,人人)。不过,我建议你去和美国人、别国留学生接触。如果你想和他们保持联系,你最好有以下工具。

手机

手机,可能是最重要的联系方式。在美国,用手机发短信,和在中国一样流行。我知道,许多留学生带解锁的手机去美国,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么你需要买一部美国的手机。

Gmail

这里基本所有人都会使用Gmail。申请Gmail之后,你就有使用Gchat的权限。因为Gchat建立在Gmail之内,所以它是一个应用广泛的聊天工具。申请Gmail还会可以给你使用Google Docs的权限。你会发现在做集体项目的时候,Google Docs是个非常有用的合作工具。

Facebook

Facebook能有效的帮助你与你每天见的同学保持联系。而且,它是个帮助你记住人名的好地方。

LinkedIn

LinkedIn相当于求职版Facebook。你LinkedIn上的个人资料页面相当于你的求职简历。

身份证明

我遇到的大多数留学生,在考取驾照之前,把护照当他们的身份证使用。我觉得“不考驾照只能用护照”这种认识局限,使他们生活不必要的麻烦起来(除非你一来就计划买车并且考取驾照)。为了解决这种麻烦,

首先,你需要社会安全号码(SSN)。社会安全号十分、十分重要:这个号码相当于中国的身份证号。在申请州内身份证,申请工作,以及报税的时候,社会安全号是必须的。这份来自社会安全局的文件,解释了国际学生(F-1, M-1 or J-1签证持有者)如何申请社会安全号。根据这份文件,学校如果允许持F-1签证的学生在校内外工作,这个学生就可以去申请社会安全号。为了找到合法工作,并且申请到社会安全号,你需要这些东西:

F-1,M-1 或者 J-1 签证

I-94表(来自机场的 抵达/离境记录)

I-20表(来自学校的 合法学生身份证明)

来自学校的 证明你的学生身份和工作资格的推荐信

来自雇主的 雇用信

关于工作资格的推荐信,你可以咨询你的法律顾问或者是学院顾问。至于雇用信,最简单的方式,应该是在学校内找一份工作。

一旦你拿到社会安全号,你就可以申请州内的身份证了。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身份证(ID卡)。ID卡看起来十分像驾照,但是它只能用于身份证明。(驾照则可同时用于驾驶证明和身份证明)。一张ID卡能有效方便你申请工作,银行开户,租房,买酒,等等。有了自己的ID卡,你就不需要带着你的护照出行了(没人想把护照弄丢)。外加你的学生证,在需要特别确认你身份的特殊情况,你就可以出示两种身份证明,增加可信度。

美国朋友

最好的练习英语、学习美国文化的方式,是交个美国朋友。我总是看见,留学生聚集在他们自己国人的社交圈内。虽然中国人和中国人玩看起来顺其自然,又有意思。但是,你需要注意到这种社交模式,牺牲了什么东西:

总是说中文,你没有机会练习英语。

美国人会因为你身边一大堆说中文的人被吓跑,不想接近你。

迅速交到说中文的朋友,你可能就此失去了接触美国人的动机。

不进入美国的朋友圈子意味这你会失去吸收美国文化的机会。

不进入美国的朋友圈子意味着你会失去拓展你职业圈子的机会。

在大学刚开始的几周,每个人都会很开放的去结交新朋友。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跟他们说话,他们就会跟你说话。每个人和新朋友吃饭,交到新朋友,一切有趣,而开放。但是,2-3周之后,人们就开始呆在他们自己的朋友圈子内。这个时候开始,进入他们的社交圈,变得越来越难。

不要抱着学英语的心态和美国人交朋友。这样的友谊,显得太刻意。找到你真正喜欢的人,和他们出去玩,和他们做有趣的事。

但是,交朋友并不意味着交心。在美国社交圈内,依照熟悉程度,朋友被大概分为以下的种类。

点头之交/同学/同事

朋友的朋友

朋友

好朋友

密友/家人

交普通朋友和交心不是一回事。做普通朋友,意味着你们可以一起出去玩,但是彼此保有私人空间。举个栗子,一个和你一起出去玩的普通朋友,依然会想找时间和别人出去玩。当他们和你讨论私人话题,比如家庭住址和薪水的时候,依然会有顾忌。

饮食

除非你住在一个有大量中国人的地区,不然,你很难找到好吃的中国菜。你越快适应美国的饮食文化,你的日子越好过。

奶酪

沙拉

几乎所有美国食品,都带一点奶酪和奶油,甚至包括沙拉。你点任何东西,都可以选择不要奶酪,但是没有奶酪,许多菜就失去了口感和味道。习惯奶酪,能为你在美国饮食文化中开辟一片新天地。

三明治

比萨饼

意粉

美国人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早餐到晚餐,只吃这三种东西,或者这三种东西的组合。比萨饼是大学里最便宜的食物。一般来说,组织群体活动的时候,主办方会提供免费比萨。

室友合约

许多学生会面临与室友的冲突。一份刚开始就达成的室友合约可以帮助你们减少误解,有效避免冲突的可能性。室友合约应该列出可能发生问题的情况,并且有解决方案针对不同问题。比如:

室友想让同性/异性朋友过夜,该如何处理?

房间的温度应该调在多少?

放音乐或看电视应该调到多大声?

清扫宿舍的时间表是什么?

每个室友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如果你对某方面有非常强烈的要求(比如,你想让房间温度低一些),那么你不要出于客气而说你无所谓。违背你真实感受,去妥协,长此以往会造成困扰。

你们不可能预见所有问题。所以,如果有什么意想之外、不舒服的情况发生,不要忽略它们,坐等它们再次发生。不要给自己催眠:“这不是什么大事”。如果真不是什么大事,你应该可以很轻松的反映给你室友并解决掉。尝试和你室友私下交流一次,说一说你的感受,并听一听他的感受。事先询问室友的意见,并让他们帮助你。记住,大多数时候,误解是冲突之源。消除误解,冲突便烟消云散。

如果你们的冲突十分严重,那么去向你的宿舍管理员,或宿舍指导员,寻求帮助。

教堂

以下可能看起像非正统的建议,但是这和宗教信仰无关。教会一直欢迎新加入者。只要你带着一个开放的思维去参加教会活动,你会发现很多乐于助人的人。他们真诚的想帮助你,所以,别因为他们的善良,去占他们的便宜。我建议你多去教会、佛教协会组织的社会活动。但是,我不建议你去参加周日的布道会。因为,布道的内容很难理解,并且,演讲的主题对不了解基督教的人,甚是无聊。

当然,教堂的成员会尝试向你传教,向你介绍上帝和耶稣。这些是你提高英语的好机会。大声诵读圣经,帮助你提高阅读理解和发音。如果你不信教,你可以把圣经当做纯粹的文学作品去阅读。

如果你今后不想去教会了,直接说你任务繁重,他们不会为难你。

选课

如果你想得到好成绩,选课的功劳占到一半。我觉得,许多中国学生会认为,“拿到好成绩”和“学到真本事”是两回事。好的选课技巧,可以帮助你兼顾这两点。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有语言障碍,所以要注意去避免这个短板。在你选课时,你应该:

避免大量阅读和写作的课程(文学,历史,经济,社会学,传媒,等等)。

选择一些包含你熟悉内容的课程(数学,生物,化学,物理)。

查询教授评级网站,比如 Koofers: Professor Ratings,选择高分的教授。

当你参加学校Orientation的时候,你会有机会去见你的课程顾问(academic advisor),他们可以帮助你选课。不要100%相信他们的建议!你该提前几周研究选课,开始选课。为什么?因为许多顾问会推荐大一学生跨领域广泛选课,以满足毕业核心课程要求。他们可能会建议你选:

一节数学课

一节文学课(差评!)

一节历史/经济课(差评!)

一节科学课

一节专业课

看这份课程表。第一学期的五节课之中,有两节与你专业无关的课程,但是你会被那两门鸡肋课程搅的不得安宁。这两门基于英语读写的课程,会让你大量分心。在适应新文化的关键时期,没有人希望面对这样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这些读写课程只是为满足核心课程学分,一般来说,学校不对上课顺序做硬性要求。因此,你根本没必要第一学期就上它们。等到你大三或者大四,有更多英语基础后,你再处理这些课。

你的大一课表应该看起来这样子:

两节数学课

两节科学课

一节专业课

我推荐科学课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需要更少的英语读写,更别说,你可能以前就熟悉这些知识了。美国大学的初级科学课程,实际上就是中国高中的课程内容。

如果班级已满,别担心,去加wait list。美国人最常用的招数是注册很多的课程,多到它们无法处理过来的课程,然后在开学几周内,drop掉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大学实际上推荐这种做法,因为他们希望学生去体验不同的课程。这也意味着,有些课,开学被挤爆,过两个礼拜之后,位子就会被空出。

如果你在wait list上,在上课第一天就告诉教授,然后给教授送email,写上你的名字和学生号,并且解释你在wait list上,你想进班。然后,你继续像已经选进班的同学那样去上课。这样可以体现你想上这门课的诚意。两周过后,教授一般会把所有wait list上的学生正式加进课程。当我在念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有一节课在wait list上,教授最后没把我加进来的情况,我只碰到一次。但即使是那次没加进课,我和教授聊了聊之后,研究出了一种可以通过做独立研究项目,替代相关学分的方法,解决了学分的问题。

特别的小建议给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许多美国计算机专业学生,入校前就已经有了许多年的编程经验。正是因为如此,计算机入门课程的项目会比你想象的难。甚至面对这些略难的项目,那些有经验的学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搞定。这些学生的水平,实际不在入门课程的等级。不过,你不得不和他们一起上课。不要因为你花了一个礼拜搞定的项目,而他们就花了一天这种事,而沮丧。你是来这里学习的,不是来这里寻找存在感的。把计算机的课当做艺术课来上。对于那些没有编程经验的同学,书山有路,勤为径,代码不熟,做练习。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