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前进 唐人街已经不只与华人有关

小站整理2015-03-26 15:57:03

2954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摘要:唐人街,一个让海外华人倍感亲切的名词,承载了多少人的思乡情怀。而如今,一个为期三年的研究显示,悉尼唐人街已变得更像“亚洲城”(Asiatown)…

一个为期三年的研究显示,悉尼唐人街已变得更像“亚洲城”(Asiatown)。随着时代变迁、移民结构变化,传统唐人街似乎有些追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新社会面貌的映衬下显得格格不入。

“唐人街已经不只与华人有关”

2月23日,《悉尼先驱晨报》转发了一份针对悉尼唐人街地区进行的、为期三年的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悉尼唐人街曾经特色鲜明的边界正在逐渐消失,如今的唐人街越来越像“亚洲城”(Asiatown)了。

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洪美恩(Ien Ang)表示,悉尼唐人街在德信街(Dixon Street)和沙瑟街(Sussex Street)的边界正在逐渐扩大,包括泰国和韩国餐馆在内的少数族裔餐馆为这个区域增添了新口味。报告显示,推动唐人街转型的主要动力及关键消费者团体是亚洲学生。在一项针对362名亚洲背景大专院校学生的调查中,91.7%%u7684学生曾经去过唐人街;73%%u7684学生每个月至少去一次。

研究还显示,越来越多亚洲游客到访,也使得更大型、更高档的餐馆在唐人街开张。外滩餐馆(Waitan)总经理Patrick Tian表示,他的餐馆试图从唐人街“餐饮档次提升”中获利。这家餐馆主要提供“精致的亚洲美食”,近70%%u7684顾客是亚裔人士。

“如今,这个地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相当有趣。不过,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悉尼唐人街将不再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洪美恩说。

唐人街华裔社区部份人士也感到担忧。现年77岁的方劲武(King Fong)是澳洲华人历史协会的主席,在悉尼唐人街长大,他表示,老一辈的华裔担心“旧文化”正在流失。

和其他国家的唐人街几乎无二,澳洲最早的唐人街也是因为中国移民多了,所居住地区比较集中,于是唐人街就从一家小吃店或一个小杂货铺开始慢慢形成了。比如悉尼唐人街,19世纪,华人到悉尼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与城市码头相连的岩石区,面临悉尼港——当年的“卖猪仔”(19世纪初,欧美相继废除奴隶贸易制度,大批华工被诱骗拐卖出洋,时称“卖猪仔”)和那些自由移民大都聚居于此,是这个城市最早开发的地区。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华人移居禧市(Haymarket)附近的德信街,并逐渐形成华人文化、经济较集中的唐人街。现在悉尼的唐人街处在中央火车站和达令港之间,不仅餐饮业旺盛,各类富有亚洲特色的商店、时装店、公司也聚集在这里。有人这样形容:“悉尼的中国龙,脚在岩石区,身在禧市,头在德信街”。

不过,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走向澳洲的移民不再是那些开铁路、采橡胶、挖矿藏的苦力,大多数变成了荷包鼓鼓的投资者、求学者等。中国移民的新模式让那些想要进入“上层社会”的人群直接入驻郊区或一些富人区,而不仅仅“留在”唐人街。而在华人离开的同时,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乃至意大利、法国的经营者却在涌入;事到如今,唐人街这个“品牌”已经不只与华人有关了。

“只为零售业务,而不再是居住区”

与CBD毗邻的悉尼唐人街地理位置优越,对于许多开发商有着巨大吸引力。悉尼市长摩尔(Clover Moore)曾说,唐人街是悉尼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每天通过唐人街的人数达2.5万人。而今年2月,《悉尼先驱晨报》也报道称,唐人街已经成为悉尼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截至2012年的五年内,禧市区域就业岗位增长了近25%%uFF0C居民也增长了28%%u3002乔治街轻轨建设、达令港再开发,以及南端的整修在未来几年,将为这个区域带来新的变化。

事实上,早在2012年,悉尼就提出了一项改造计划:将原有的唐人街加入一些其他亚洲国家的特色,如韩国、泰国等,使之成为既能体现唐人街文化又具有现代感的观光购物场所。

此外,黄金海岸也于2013年6月宣布,他们的唐人街将被打造成一个“高端市场”,吸引如范思哲(Versace)这样的大牌商家进驻,廉价商铺和水平一般的餐厅将被搬走,以吸引更多富有的中国游客来南港(Southport)地区消费。当时,不少商家表示出了进驻唐人街的热情,包括一个提供葡萄酒和西班牙小吃的餐厅、一个提供现场音乐表演的咖啡店。

黄金海岸唐人街小组委员会的洛丁(Debby Lo-Dean)将“升级改造”等变化归因为,中国人的口味正变得越来越脱离传统,“北京的餐厅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了纽约。他们有一流的设计师和建筑工艺,他们喜欢现代艺术。我们希望将唐人街也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激动人心的品牌” 。

有分析称,改造措施的确能够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而唐人街也成了房地产投资者的天堂。不过,这也使唐人街面临过度开发的问题:比如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使部分华人生活压力骤增,许多华人因难以承受高房价而选择搬离唐人街等。

去年8月,位于墨尔本唐人街中心区域的一栋三层房屋以350万澳元的价格售出,负责协商此宗交易的经纪人表示,由于地处繁华地段,游客、居民和学生络绎不绝,唐人街对投资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温哥华和伦敦。投资者不断拥入温哥华唐人街,以相对较低价买入房产,再高价卖给商家。许多人担心,不断被炒高的房价会使依旧留在唐人街的华人难以承受。

伦敦唐人街高昂的租金也使普通的中式餐馆望而却步。

加拿大瑞尔森大学教授桑迪普·阿格拉沃尔曾这样评价,如今的唐人街只为零售业务,而不再是居住区。它所承载的华人的聚居地和庇护所的功能日渐弱化,越来越多的唐人街被贴上了“旅游景点”的标签,“在唐人街住着的不是华人,希腊城也不是希腊裔在住,这些地方现在只是种族化商业区,人们在这里吃吃喝喝、玩玩逛逛,找乐子然后回家。”

传统的,也是跟不上时代的?

不论作为居住区还是旅游景点,老旧的生活模式、脏乱的环境,几乎成了一些唐人街的代名词。

比如,悉尼唐人街商铺的当街揽客行为让当地居民大伤脑筋。这里的商家曾要求州政府采取行动,制止这一在唐人街上存在了逾10年的“不良现象”。而这一矛盾还一度引发了诉诸法律的暴力事件。唐人街商会德信街区发言人纽曼将当街拉客的人描述为“攻击路人”——将传单猛戳到人家脸上,甚至客人都进了别家店,他们还试图靠近并拉走客人。有报道称,在唐人街上,许多商铺自己也是这种行为的受害者。德信街街口的一家中餐馆负责表示,这类行为破坏了唐人街在中国游客心中的形象,所有商家都为此所累。为此,悉尼市长摩尔曾呼吁新州政府修订《地方政府法》的第68条,将打击当街揽客、推销也包括在内。

事实上,悉尼唐人街上的问题还不止于此,一些中餐馆的卫生问题一直备受诟病,比如几家大型中餐馆曾在2013年因为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而遭到罚款;还有餐馆被曝出用不同的价钱对待讲英语的顾客;此外,唐人街的治安环境也让一些经营者担心他们的经营安全。有媒体称,地处悉尼市中心的唐人街一直被警方视为暴力袭击案件的高发地段。在繁忙的周五夜晚,乔治街上一直会停着警方的巡逻车。

此外,在澳洲本地人或年轻一代华人看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有些“老旧”。

年过60岁的华人司机陈绍楠本来到了退休年龄,却还坚持在唐人街当司机。“即便在唐人街做一个卑微的角色,只要能陪同胞走一程,就感觉非常开心。” 陈绍楠称,唐人街是他爷爷、父亲还有他自己长大的地方,只有这里才能给他安全感。而经营着一家礼品店的70多岁的黄老太到悉尼已经30年了,却没学会讲一句英语,没走出过唐人街,更没去过不远处海鸟飞翔的达令港。有媒体称,她与陈绍楠,代表了上一代唐人街上的华人,不管是在悉尼出生,还是半生之后奔波至此,他们都被看作是悉尼“异乡里永久的陌生人”。

新型唐人街是一种“自救”

传统的跟不上时代,但新的却在兴起。

随着澳洲移民生活轨迹的变迁,一批小型华人聚居区在多个城市郊区兴起,被称为“卫星唐人街”。这里没有传统唐人街的标志牌楼,也不常见“一家一店”的小商铺,但华人居民同样可以在大型购物中心、华人开的理发店、中式茶餐厅和亚洲商品超市里消磨周末时光。

在悉尼传统唐人街之外,以印支华人为主的卡巴拉玛打市(Cabramatta),商店林立,招牌一律用中、越、英三种文字同时书写;号称“小上海” 的艾士菲市(Ashefield),讲着上海话可以通行无阻,上海货一应俱全;而号称“小台北”的北悉尼车士活(Chatswood)也有一个中国商店鳞次栉比的唐人街;好事围(Hurstville)香港移民居多,他们正为该市初具规模的唐人街筹划建造中国牌楼。宾士镇(Bankstown)也有一个中、越、英文并举的唐人街……

《悉尼先驱晨报》今年2月报道,从人口组成上来看,离悉尼唐人街15公里以外的好事围市才是“现代版唐人街”。其有超过一半(52.5%)%u7684当地居民在人口普查中称,自己有中国血统,这里也是新州唯一一个非英语移民的人数高于其他族群总和的城区。而这一数字在宝活市(Burwood) 为41%%u3001伊士活市(Eastwood)为36.5%%u3001老牌唐人街禧市为36%%u3002

《新周刊》曾刊文描写了美国新老唐人街的对比,这或许也能说明澳洲的一部分情况:“离老唐人街距离很远,规模也小很多,只有三条街道。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中式建筑,都是清一色的美式平房,就连书店内出售的刊物也和老唐人街大相径庭……那些有可能融入美国的中国人可能并不在旧金山(老唐人街所在),他们离圣何塞更近一些,都活在硅谷。他们和唐人街上的老人完全是两种生物。”在作者笔下,年轻一代华人移民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当地高科技产业的支柱,他们坚持不住在旧金山,而是积极在郊外找房子,以中产阶级的面目留在美国。

有人认为这是传统唐人街的没落,但另一批人却将此看作“唐人街的自救”。有分析称,年轻一代的华人离开传统唐人街,某种程度上是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开创新生活的标志。早年唐人街上的人,大都是靠“三把刀”(剃刀、剪刀和菜刀)来“讨生活”。这种状况既和老一辈华人的文化程度低、缺乏资本积累有关,也与历史上各国的排华政策有关。而如今,华人形象更加自信、健康、开朗、从容。单从“职业”来看,“三把刀”已经成为历史,目前华人更多从事高科技、经济师、会计师、律师、医生等职业;他们已经不再偏安一隅,低三下四,而是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拓展自己的社交领域,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如果说第一代华人是打工仔,那么第二代已经变成白领或金领。

不过,即便他们想要摆脱“华人标签”,摆脱“外来客”所属的低等级阶级,他们也难以割舍对唐人街的身份认同。正如已经在富人区买了房子的华人移民,无论在哪个区居住,他们有时都还会去唐人街的超市里购物,因为那里有本地超市可能买不到的中国调料。他们一边“嫌弃”唐人街老旧,一边又创出了新型唐人街。所以,在康奈尔大学社会学教授丹尼尔·利希特尔看来,唐人街不会消失,它只可能会从过去的移民庇护所,转变为新的文化体验地而已。

各国唐人街都在经历什么?

◆美国 “中产化”

美国媒体称,近年来,美国的唐人街有逐渐消失的危险,原因是位于市区的唐人街里高档住宅和连锁店不断出现,唐人街“中产化”趋势加速,许多华人新移民已经无法支付在唐人街居住的费用。

◆加拿大 非法出租

2014年3月20日凌晨,一栋位于加拿大多伦多中区唐人街的分租屋发生三级火警,导致两名华人男子死亡,10人受伤。警方怀疑该建筑为非法改建的出租屋。一位曾经的住户表示,这里的房间大多分租给中国人和越南人,租金为每月400至500加币。整个房子被分割成20个隔间,但只有一个出口,“如果前门着火,大家都出不去,只有跳窗”。

◆马来西亚 重建

2012年,马来西亚吉隆坡唐人街因建设捷运站险遭“铲除”;之后,吉隆坡市政局有意重建苏丹街(唐人街),将沿路店铺发展成高楼,这一行为被指破坏旧区文化遗产原貌。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