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技巧可以让 GRE 写作的结构更具灵活性:
一、多样化的开头方式
提问式开头
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始,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文章的主题。例如,“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究竟是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还是挑战?” 这种开头方式能立即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寻找答案。
问题的选择要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探讨价值。
引用式开头
引用一句名言、谚语、诗句或权威人士的话来引出文章的主题。这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权威性,还能为你的观点提供一定的支持。例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探讨创新的重要性时,我们不能忽视想象力的力量。”
引用的内容要准确恰当,并且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分析,使其与文章的主题自然地衔接起来。
故事式开头
讲述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故事或经历,以生动的方式引入主题。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事件、个人的经历或者虚构的情节,但要确保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连。例如,“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创新的思维,成功地将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信念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故事的讲述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情节,重点是要引出文章的主题。
二、灵活的主体段落结构
并列式结构
将文章的主体内容分成几个并列的段落,每个段落围绕一个分论点展开论述。这种结构清晰明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例如,如果文章的主题是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分别从科技提高教学效率、拓宽学习渠道、促进个性化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每个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的段落。
并列的分论点之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可以按照重要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进行排列。
递进式结构
按照逻辑的递进关系组织文章的主体内容,使文章的论证逐步深入。例如,可以从现象描述入手,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结构能够展现你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在递进的过程中,要注意过渡自然,每个阶段的论述都要为下一个阶段的论述做好铺垫。
对比式结构
通过对比不同的观点、事物或现象,突出文章的主题。可以是正反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等。例如,在讨论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时,可以对比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与现代文化的创新性,分析两者之间的矛盾和互补关系,从而得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结论。
对比要客观公正,避免片面地强调一方的优点或缺点,要分析双方的利弊,以达到更好的论证效果。
三、多样化的结尾方式
总结式结尾
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核心论点。这种结尾方式简洁明了,能够让读者再次明确文章的主题和重点。例如,“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同时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要准确全面,避免重复文章中的内容,要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展望式结尾
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一些期望或建议。这种结尾方式能够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启发性,让读者对未来充满期待。例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的教育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而奋斗。”
展望要合理可行,不能过于理想化,要基于文章的论证和现实情况进行合理的推测。
呼吁式结尾
以强烈的语气呼吁读者采取行动,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例如,“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吁要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要让读者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采取行动的积极性。
四、灵活运用过渡段落和语句
过渡段落
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间插入过渡段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流畅自然。过渡段落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一部分的内容,引出下一部分的主题。例如,在从讨论科技对教育的积极影响转向讨论其负面影响时,可以插入一个过渡段落,分析科技发展的两面性,为下面的论述做好铺垫。
过渡段落的内容要简洁明了,重点是要引导读者的思维,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过渡语句
在段落之间和句子之间使用过渡语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过渡语句可以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 “然而”“另一方面”“因此”“综上所述” 等。例如,“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很多便利,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另一方面,现代文化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过渡语句的使用要恰当自然,不能过于生硬和突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逻辑进行合理的选择。